“產品論者”總是認為,搞好自己的研發生產,為用戶和社會提供優質的產品就算是完成企業職責了,頂多再為出廠的產品提供一定(非常有限)的現場服務。
一般來說,產品到服務,中間是一個鴻溝,二者的邏輯聯系并不強。比如銷售部門和服務部門通常是兩個并行的部門,各自有各自的考核指標。銷售部門業績越多越好,售后成本越少越好。
設計階段開始,“服務”就是離設計最遠的。“產品論者”總是認為,搞好自己的研發生產,為用戶和社會提供優質的產品就算是完成企業職責了。頂多再為出廠的產品提供一定(非常有限)的現場服務。
所以直到現在,售后服務一直是大部分空壓機制造企業不得不背負的一個包袱,這個包袱純粹就是為了贏得用戶品牌/口碑的一個成本沼澤地。
而制造商們為了減小這個包袱,通常的做法是:通過質保條款限制用戶使用所謂原廠配件,這些配件的高昂利潤讓其代理經銷商自愿成為制造商售后服務的一環。且同時,這些配件對于制造商來說就是長尾(二次銷售),而獲利將用于填補成本沼澤。品牌隨著時間的推移,售后成本相對銷售額的比例逐漸降低,直至成為強勢品牌后,售后也將是企業重要的贏利點。
傳統制造視角中的價值鏈角色
產品時代 空壓機行業,首先經歷的應該是被稱之為“產品時代”,那是一個供不應求的時代,產品以功能為主,服務?那是另一個產品。時間點應該是80到90年代吧,基本上是拿著錢等貨,誰有進貨渠道就是握有了印鈔機。我們行業里現在的很多老板都發家于那個時代。
這里插幾句閑話,現在有人感嘆那個好時候沒趕上??墒?,在那個絕大部分人思想僵化,還坐等吃大鍋飯的年代,他們懂得去走門路,懂得抓住機會,現在看起來就是稀松平常,但對那個時候來說,說“離經叛道”不為過。他們現在看起來有些保守,也沒啥學歷,但在那個年代,他們就是最有智慧、最有眼光的一批人。機會!任何年代任何時代都會有,就比如這篇文章接下來要說的場景時代,就看你有沒有眼光了。
品牌時代 隨著制造能力的興起,供逐漸大于求,市場同質化,這時候的產品需要品牌來加以區分,進入品牌時代,制造商必須提供更多的服務,確保產品功能的價值保障,并且持續提升品牌的價值。
說進入下一個時代,并不是和生物進化一樣非得是演進,而只是新的時代特征更明顯,包容了之前的“疊進”-疊加的進化。譬如說現在的品牌時代,通常大家現在大多是基于對品牌的認可而去認可產品本身。但也不是說大家都盲從品牌,而完全舍棄了對產品本身的考量。
所以,就出現了兩條謀求更大發展的創新思路,一種是做產品差異化的區隔,一種是做品牌差異化的區隔。具體前者是聚焦在產品上,后者是聚焦在品牌上。當然在這個品牌時代,產品是需要品牌來承載,而品牌也是需要產品去支撐的。并非非此即彼。
場景時代 這是一個互聯網常用的詞,用來描述各種......用我們做空壓機的話來說,有點像“現場工況”的意思。有的人一聽到互聯網,就覺得是“虛無縹緲”,心里那個做實業做制造的“小傲嬌”就來了??墒亲屑毾雭?,做互聯網的與制造越走越近,譬如谷歌、百度等公司,機器人、汽車都來了;蘋果、小米到底是互聯網公司還是制造企業?而反觀我們的制造企業還在一廂情愿的抗拒,總說,互聯網最終還是要落地出產品才行,對,但是,如果你不去擁抱互聯網,不去理解互聯網帶來的各種技術變革,你制造做的最好,頂天了也就是富士康而已。
中國的兩化融合開展多年,現在,有一種新的制造理念開始出現:產品與服務將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了產品即服務的新格局。
這就意味著一個“場景服務”的到來,也就是說一切的產品即是服務,保證“效果交付”中的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都是一個整體。是基于場景化的(并不是基于產品本身或自認為的服務,是滿足用戶效果的場景),場景下所要的服務需求,正是需要實時滿足和反饋的。
觀察空壓機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大多是脫節的(更遑論那些連質保都沒有的企業),現在產品的售后服務并不能被稱之為“產品即服務”中的服務,僅僅是企業出于法規、合同、聲譽等原因,并且其服務是藉由代理/經銷之手完成的,這還必須是在代理/經銷有利可圖的基礎上。用戶的服務需求?實時滿足?反饋?通通都還不及格。
為什么行業的幾家新興公司發展的不錯?雖然不一定他們完全做到了“產品即服務”的場景服務,但至少比其它廠商做的更好一些,用戶面前高下立見。直銷團隊在前些年還是個成本高見效慢的低效策略,現在反而成了“殺手锏”,畢竟,只有直銷團隊才能較少折扣的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帶給用戶,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體驗。京東快遞很好的說明這個問題。
在這個時代,提高用戶滿意度和用戶體驗,是至關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這些體驗會產生全新的經濟模式。
這對于傳統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而言,場景服務帶來了一個新的命題,這意味著,從產品即服務的角度而言,制造(智能化的制造)的環節必須往前推,一直要回溯到產品最初的源頭:也就是最初的設計和方案,因為場景服務從產品設計的一開始就要考慮后期用戶使用的場景服務問題(就譬如筆者深惡痛絕的油氣桶放油位太靠里,竟然還是幾家邊緣小廠才有配引流管),而不是費盡心機設計僅為了促進原廠配件的銷售。至此,產品的設計與制造,由于服務,終于走到一起來,形成了一個看起來很完美的服務閉環。
來源:百工網